臨終關懷注意事項 三、生理層面的需求----臨終照顧

一個人的離世往往令人難以預測,每個病人會因其身體狀況、醫療照護…等 情況而使疾病發展有所不同,不過在這樣的歷程中依然有跡可循,以下幾點 可以提供家屬做為參考


1.病人臨終的歷程:

(1)病患身體功能逐漸衰竭,對食物的需求減低,易造成口腔乾燥及吞嚥困難

,視力及聽力清晰度可能轉弱。

 (2)有些人會神智一直清醒,有些人卻漸進性地昏迷或迷糊、不安等。此時病

人通常腦部缺氧,知覺較遲鈍,並極度衰弱。 

(3)睡眠時間越來越長且不易叫醒,對於時間、地點、人誤會混淆不清,或躁

動翻來覆去看到一些幻影,這些都是血液循環衰竭所帶來的現象。這時家 人不用太過緊張,安寧療護的醫師會適當使用一些藥物使躁動的現象安靜 下來。由於神經肌肉失去控制的能力,大小便容易失禁,最好勤換尿布, 保持病人舒爽。

(4)手、腳、皮膚漸漸冰冷或微呈中紫藍色。有時全身冒冷汗、盜汗。呼吸減 慢,有時一下深、一下淺地張口呼吸,或不規則的有數秒中暫停的現象。 有時會因呼吸道分泌物缺乏水分滋潤而較為黏稠,積在喉嚨或氣管產生吵 雜的呼吸聲。此時不要幫病人抽痰(因為即使抽也抽不出來,只是徒增疼 痛);僅需將頭抬30度,每5至10分鐘變換病人姿勢;有時藥物也可以減少這 種聲音。同時心跳逐漸緩慢,變弱或加快成絲脈,脈象會變得很細微。



2.如果發生大出血? 當死亡臨近時,疼痛和不舒服的感覺普遍會減弱些,有些病人會像睡著了一 樣,也有些會出現不同情形。(如:肺癌者臨終會呼吸急促、肝癌者可能會因 內出血而吐血或血便……等等)若病人發生大出血,家人需先保持冷靜,並陪 伴在旁。無論是口腔吐血或由其他地方出血先協助清潔、保持乾爽,最好不 要讓病人看到血,以避免病人驚慌害怕,此時伴隨而來的可能是血壓下降, 這也有可能是臨終的徵象。


3.如果病人昏迷了: 可以幫親人用綿花棒沾水潤唇、保持口腔濕潤、協助病人翻身移動、維持舒 適的姿勢,隨時清潔便溺物、使皮膚乾淨清爽等。病人雖然昏迷,適當的觸 摸與聲音(音樂)可以安慰病人。通常病人仍有聽覺,家人可盡量和他說說 話,如告訴他誰在身旁、大家都非常愛他等。

4.病人不吃不喝時:

病患的身體機能逐漸退化衰竭,就會愈來愈沒有食慾,不必強迫病人吃東西

,因為進食也無法消化吸收,水則需適量的給予;但接近臨終時會連水份也 無法吸收,此時不必打點滴,因循環衰竭,打的針不能吸收,此時應以病人 舒服與意願為首要的指標。


5.危急時是否急救:

「急救」其目的在於防止非預期的突發性死亡,如溺水、車禍意外等等,步 驟包括:插入氣管內管、心臟按摩及電擊等。在急救過程當中,可能會因為 插管而敲斷患者的牙齒;心臟按摩可能會壓斷其肋骨甚或刺穿心臟;電擊則有 可能電焦皮膚,以上的過程對癌末病人來說相當痛苦,因為臨終病人的器官 多已衰竭,這套急救程序並無法真正挽救生命,僅是徒增醫病雙方困擾的無 效醫療。因此建議家屬們集合起來共同討論並為親人做決定,當然最好是以 病患的意識想法為第一優先。



6.病人常胡言亂語(譫妄): 由於身體虛弱的關係,病人說話常有氣無力、詞不達意,或是喃喃自語,無 端提起陳年往事;儘管別人都以為病人腦筋已經不清楚,行為異常,只會胡 說八道、胡亂比喻,事實上這其中卻包含了很多特別的意義,家屬需多留心

,才能知道親人真正想要的是什麼。



7.若要留一口氣回家: 若病人強烈表達想要預留一口氣回家者,請家屬與護理人員溝通後,護理人 員會協助聯絡救護車、特別護士等。此時,暫且先不要換上正式壽衣,因途 中移動身體易流出異物,大部分的人是回家時拭淨身體後再為家人換上新衣 服再穿上。



上一頁